朵朵和爷爷在家看电视,电视里一个人正在吃灯泡。朵朵很奇怪,问道:“爷爷,那个人为什么吃灯泡?”
爷爷回答道:“哦,那个叫异食癖,是一种病。”
“这个病真怪,灯泡有什么好吃的?”
“不光是灯泡。还有的人吃土、吃纸什么的。”
“那吃橡皮算不算?”朵朵忽然问。
“嗯,吃橡皮也算吧!”爷爷说着,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谁吃橡皮呢?”
朵朵回答道:“我们班有个同学就爱吃橡皮,新橡皮没几天就被他吃光了。”
“呦!他爸爸妈妈知道吗?”爷爷问。
朵朵点点头:“老师都给他家长说了好多遍了,可他就是改不了。”
“那他是不是生病了?”爷爷又问。
“不知道。”朵朵摇摇头说:“我也咬了一口橡皮,一点儿也不好吃。”
“呵呵,当然了,怪东西都不好吃,还是乖乖吃饭吧!”
文具盒里的橡皮总是残缺不全,孩子有时还会去舔墙皮、吃纸,可别忽视了这些怪异举动,有可能就是异食癖的症状。
吃奇怪的东西可能是异食癖
习惯性地吃些奇怪的东西,如纸、泥土、墙皮等,或许是因为患上了异食癖。异食癖形成的原因很多,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异食癖的主要病因是缺铁性贫血,其余依次是缺锌、寄生虫病、铅中毒、营养不良等,异食的孩子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发现孩子异食怎么办?
偶尔异食也许是出于好奇,想尝尝味道,告诉孩子里面有很多细菌,吃了会生病就可以了。那些喜欢咬铅笔头上的橡皮、吃书的孩子,心理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因为他不愿学又不得不学,上课吃着橡皮玩,结果慢慢形成了习惯。对这种孩子先说服教育,若说服教育之后仍是老样子,医院做全面检查。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异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问题,压力可能来自成绩,可能来自家长的期望,还有可能来自人际关系不良。如果不解决心病,治疗的效果必然打折扣。可以肯定,责罚是没用的,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监视的作用也不明显,孩子会背着大人偷偷地吃。
怎么办才好呢?心病还需心药治。多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提成绩,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帮助孩子与同学更好地相处,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多外出、多运动
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缺少乐趣,往往是出了校门进补习班,出了补习班进家门,日复一日,实在很无聊。孩子需要运动、需要去外面玩,哪怕只是晚饭后下楼踢踢毽子、跳跳绳、散散步也行。别让作业、辅导课、特长训练课捆住孩子。放学后能够享受到一段时间的自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心理医生:
注意不要随便与别人谈论孩子的异食,别让孩子成为他人眼中的“怪胎”。
文章摘自:《中国儿童心理百科》,主编
洪宝瑟、余晓昫。
洪宝瑟
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擅长儿童心理发展、青少年学习困难、情绪及行为问题调整。任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儿童学习困难门诊》《超越抚养——没有天生难管的小孩》《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