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虽然他们目的都是让我们生病,可是机制却完全不同。那么这些病原体致病机制到底是什么,他们谁更危险呢?
病毒——从感冒到埃博拉,无处不在
病毒到底存在了多久?
病毒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们出现的时间比我们早多了,甚至可能是我们的始祖。病毒帮助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种类生产基因,我们有50%的基因是病毒反转录而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人类与黑猩猩在进化上的分离所依靠的蛋白质适应有30%是由病毒驱动的。
狂犬病毒的电子显微照片(SanofiPasteur/Flickr,CCBY-NC-ND)
病毒是如何让我们生病的?
病毒感染的本事人人皆知,有的病毒甚至可以引起人畜共同感染。病毒有两种存在方式:在细胞外,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称为病毒颗粒;一旦进入细胞,它们利用细胞核工厂来复制增殖。
有的病毒,像普通感冒,让我们生病却并没有永久性伤害。但是有的却是致命的,例如流感可以短时间内袭击一大群人。在年H1NI流行期,据估计全球因此有20余万人因呼吸道感染引起死亡,还有8万余人是心血管相关死亡。
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富含病毒颗粒的环境里却不受伤害,那就是因为大多数病毒在我们的免疫系统面前就是小case。但是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病毒或者一大群病毒的袭击,我们就会请病假啦!
这也是为什么提倡每年打一次流感疫苗的原因。流感的流行株每年都不同,之前感染留下的免疫机制和疫苗也许不能保护我们免受其他株病毒的袭击。
迅速的传播速度和强大的复制能力使得病毒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恐怖袭击的隐形武器,不过也存在温柔的杀手。经典的例子就是狂犬病疫苗,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1-3个月),而且有疫苗可预防。但是一旦病毒侵入成功,患者出现了症状,那么丧钟就叩响了。
我们如何做到漂亮的回击?
疫苗是抵御病毒的最佳武器。疫苗辅助免疫系统让我们对病毒做出最有效的回击。疫苗降低了很多致死性病毒的并发症发生,例如麻疹、风疹、流感和天花。除此之外,勤洗手、打喷嚏捂住口鼻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细菌——盛产毒素的入侵者
益生菌不仅可以帮你抵御一部分病原体的入侵还会帮助你消化。但是还有“坏生菌”呢,致力于让你生病,例如金葡菌、肉毒杆菌引起感染,淋球菌引起淋病,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溃疡,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当然还有黑死病。
细菌是如何入侵我们的?
它们可以制造毒素,入侵细胞或者进入血流,与宿主竞争营养物质,这些都可以引起疾病。治疗的正确方法有赖于这些细菌的致病机制。
拿肉毒素为例吧,人们有可能通过使用含有肉毒素或者孢子的食物接触到它们。一旦摄入的是肉毒素,那么6-36个小时人们就会出现相应症状;如果摄取的是孢子,潜伏期可达一周。
免疫组化检测幽门螺杆菌组织(通过维基共享资源,CCBY-SAKGH)
我们如何抵御细菌的入侵?
支持性治疗是基础的治疗措施,它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其他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来维持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呼吸情况。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来治疗感染,但是对于肉毒素而言,破坏了细菌只会释放更多毒素从而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医生会选用抗毒剂或者催吐来对症处理。
如今,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在逐年发展。年就出现了大约48万例多重耐药结核菌的新病例。不同抗生素的循环使用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的风险。像噬菌体或破坏耐药菌基因的酶正在逐步开发中。事实上,噬菌体在东欧已经广泛使用,在北美却仍未获得授权。
我们也有一些对付细菌的疫苗,像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当然还有很多简单的小措施可以抵御细菌,例如正确洗手、表面消毒、使用干净的水源、烹饪温度合适来断绝细菌的后路。
寄生虫——依赖我们生存的机体
寄生虫到底是什么?
寄生虫创造了很多恐怖故事,甚至很多人觉得它们很恶心。寄生虫是一个独立地生活在宿主(像我们)表面或者内部并依靠我们生活的机体。寄生虫小可以小到单细胞机体像原生动物,大可以大到蠕虫或蜱。原生动物寄生虫事实上比细菌更容易侵犯我们的机体细胞。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Well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竴娆″灏戦挶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