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比尔?盖茨和他的儿时好友保罗?艾伦(PaulAllen)说,他们敢打赌,软件和个人电脑将改变全人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其实,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赌局,而是一次借助软件的神奇力量实现电脑个人化与人类赋权的机遇。当时,有些人并不看好他们的设想,甚至觉得他们疯了,但事实证明:他们赢了。
15年前,我们俩(编者注:盖茨和他夫人梅琳达)也打了一个类似的赌。我们相信,通过支持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创新工作,可以大幅减少不平等的现象。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于年创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进展非常令人振奋。因此,我们决定在15年前的基础上“加倍下注”,选定未来15年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我们看到了机遇,并希望充分加以利用。我们赌上自己的信誉、时间和金钱,并且邀请他人加入我们的行列。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相信,要加快减贫进程、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
这次仍然会有人说,我们打这个赌并不理智。怀疑论者看到世界上存在的问题,会得出世界越变越糟的结论。我们当然也不应忽视,少数情况最差的国家会继续在困境中挣扎。
但我们相信,未来15年会出现重大突破,造福贫穷国家的大多数人口。他们的身体将更健康、寿命会更长。他们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接受教育,食用有营养的食物,从移动银行服务中受益。取得这些突破的动力来自技术创新——从新型疫苗和抗害作物,到更便宜的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还来自能够将这些新事物送到更多人手中的创新。富裕国家也会继续取得令人振奋的新进展;但相对而言,穷人生活的改善更具有根本意义,这些改善是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的基础。富裕国家有更多的人能在超高清屏幕上看电影,这固然很好;但如果贫穷国家有更多的父母能够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会夭折,这样的进步岂不是更伟大?
人们有理由问一句,我们预测的进步是否会受到气候变化的阻碍?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后果不会在15年之内显现,但其造成的长期威胁却极为严峻。世界需要从现在开始、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开发更加便宜、可以按需提供并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未来15年是开发这些能源的关键时期,这样才能在气候变化的影响恶化之前做好新能源部署的准备。盖茨正亲自(并非通过我们的基金会)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他会继续为此呼吁。
我们对未来15年世界将会发生的改变满怀憧憬。以下是我们预见的一些突破。
突破一:健康儿童死亡人数减半,被消灭的疾病数量会比以往都多。
不久以前,世界还是分为两半的。
在其中一半,几乎所有儿童都接种了疫苗,营养充足,在患腹泻、肺炎等普通疾病时可以得到适当的治疗。在这半世界里,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远低于1%。
而另一半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半世界的免疫接种覆盖率充其量只能说是参差不齐,儿童往往营养不良,常见的儿童疾病得不到治疗。大约有15%的儿童会在五岁前死亡,这一比例在有些国家还要高很多。
盖茨基金会创建之初,我们试图找到最具战略意义的方法,实现两半世界的平等。我们认为,如果世界能为拯救贫困儿童生命多做一点创新——例如,这方面投入的创新应该和为了提升电脑速度、减小电脑体积所做的创新大致持平——那么我们就能取得很多进步。
回顾年以来的二十多年,全世界取得的进步令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球健康平等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医疗卫生领域投资的增加提高了原有疫苗和疗法的覆盖率,研发的加强推动了新疫苗和新疗法的开发。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一半。
我们预测未来15年,这些进展的步伐会走得更快。世界会在全球健康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对于“另一半”世界来说,下面这些目标已经触手可及。
——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再减一半。
年,全球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10%。如今,这一比率是5%。到年,这一数字将降至2.5%。届时,几乎所有国家的免疫接种方案都会包括腹泻疫苗和肺炎疫苗,这两种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简单的方法(如洗手)以及创新(如专门为贫困地区设计的新式厕所)可以改善卫生条件,大幅减少疾病传播。而且我们也在了解如何帮助更多的母亲运用正确的母乳喂养、母婴皮肤接触等方法,防止新生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夭折。(新生儿死亡人数比年龄较大儿童的死亡人数下降得慢,现在几乎占到儿童死亡总人数的一半。)过去25年,许多贫穷国家建立起了强有力的医疗卫生系统;未来15年,其他国家将学习这些国家的理念,给予新生儿和幼儿更多、更高质量的护理。这样一来,会有数百万人最终逃脱死亡的厄运,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将产妇死亡人数减少2/3。
世界各地都有越来越多的母亲选择在医疗卫生机构而非家中分娩。例如,年以来,卢旺达产妇住院分娩的比例从31%上升到72%;在柬埔寨,这一比例从20%上升到57%。只要继续保证这些机构的医护人员物资充足、训练有素,我们就能利用这一全球趋势,帮助世界各国女性更加安全地分娩。另外,随着更多的女性获得避孕药具、了解到安全安排生育间隔的相关信息,孕产妇死亡率会下降。这样的女性越多,母亲死亡人数就越少。
——从地球上消灭脊髓灰质炎和其他三种疾病。
完全消灭一种疾病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年消灭天花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完全消灭一种疾病。但只要继续努力,我们就可以在年前消灭四种疾病。今年我们可以将脊髓灰质炎赶出非洲,未来几年我们可以让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失。麦地那龙线虫病是一种可导致剧痛的疾病,在患者丧失行动能力的数月间,长度可达几英尺的寄生虫会从患者腿部钻出。令人欣慰的是,此病的消失同样指日可待,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及其卡特中心(CarterCenter)的努力。我们还会消灭象皮病、河盲症和致盲性沙眼,这几种疾病造成贫穷国家数千万人残疾。医药公司正在大量捐赠能够遏制这些疾病的药物。此外,由于近几年数字地图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运用药物。去年有8亿人拿到了这些免费药物。
——找到消灭疟疾的奥秘。
到年,人类还无法彻底消灭疟疾,但我们会获得消灭疟疾所需的一切手段。这些手段包括防止患者受到叮咬后将疟疾传给蚊子的疫苗、将疟原虫从人体中彻底清除的单剂量药物,以及能够立刻判断人是否感染疟疾的诊断测试。如今,这些技术的雏形正处于开发阶段。15年后,我们将做好充分的准备,让疟疾像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一样,从地球上消失。
——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实现转折。
随着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进步,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始接受治疗的人数将最终超过新增的感染人数。一旦我们在世界上艾滋病传播最严重的地区做到这一点,全世界的艾滋病例将出现自30多年前发现该病以来的首次下降。这份清单只包括了一部分突破性目标,但已很好地展示了我们在短短15年内能够取得的惊人进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惠及贫困人口,世界将以更快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突破二:农业非洲将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乔伊斯?桑迪亚(JoyceSandiya)不务农的时候就会到教堂做志愿者。因此,梅琳达年访问坦桑尼亚的时候,乔伊斯和她聊天时总带着一股传教士布道般的热情。那一年,乔伊斯第一次种植一种新型抗旱玉米。干旱来临时,她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枯死了,但玉米的产量却比以往还高。她卖掉了多余的玉米,用卖玉米的收入为家里人购买了豆子、蔬菜等有营养的食物,剩下的钱留下来为孩子交学费。她说:“那种(玉米)种子,让我们摆脱了饥饿,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非洲有数千万农民像乔伊斯一样,他们的故事说明了为何农业创新如此重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70%的人口是农民。(美国这一比率为2%。)不过,非洲不得不依赖进口和粮食援助保证粮食供给。非洲虽然是世界最贫穷的大洲,但每年还是要花大约亿美元从富裕国家购买粮食。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非洲农民的农作物产量远远低于美国。例如,非洲的平均玉米产量约为每英亩30蒲式耳(30bushelsperacre),而美国的玉米单产是非洲的五倍还多。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非洲人所吃的食物大多缺乏营养及多样化,无法实现健康饮食。例如,许多非洲人几乎只食用含淀粉较多的主食——玉米、大米或是木薯。因此,营养不良问题在这片以农业为主的大陆上泛滥,阻碍了儿童的认知和身体发育,进而影响到从儿童死亡率到儿童在校学习效果,再到城市劳工生产力等的方方面面。
然而,未来15年,农业领域的创新将消除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残酷现象。人类已经开发出更好的肥料以及更高产、更营养、更抗旱抗病的作物。非洲农民如果能获得这些技术以及其他的现有技术,理论上是可以让产量翻番的。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农民也会种植更加多样化的作物,他们可以出售剩余农产品,用以购买蔬菜、蛋类、牛奶和肉类,改善家人的膳食结构。通过正确的投资,我们就可以向农民提供创新成果与信息,将整个非洲大陆的生产力提升50%。
农业推广是指农民获取信息的过程——种植什么种子,如何轮作以保护土壤,如何在市场上卖到最好的价格。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且成本高昂。传统的农业推广需要训练有素的农业专家,他们需要熟知广袤国土上各个地区的语言和作物。另外,尽管非洲至少有一半的农活由女性承担,但农业推广往往偏向男性农民(例如,可能会侧重于男性种植较多的作物)。因此,即使女性农民与男性农民一样,可以平等地获得种子和肥料,其生产力仍不及男性。投资农业推广,让农业推广惠及更多地区的更多农民——既服务男性,也服务女性;既服务商业化农户,也服务于小农——这是让创新充分发挥效益的唯一方法。我们还看到一种前景广阔的发展趋势:随着更多的农民拥有手机,他们可以通过短信收到各种信息,从天气预报到当前市场价格,应有尽有。
我们需要造福尽可能多的农民,因为他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非洲人口的增长意味着,他们将来需要多养活2亿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会导致水旱灾害增加,令农业生产更加困难。气候波动加剧会导致丰收和歉收都增多——因此,提升生产力、改善粮食储存至关重要。农民如果可以种植、储存更多的粮食,就能平安度过荒年。
除了生产力低下之外,非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还面临其他限制。例如,非洲大陆基础设施不健全,粮食几乎不可能运到需要送往的地点。(最极端的例子: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面积与西欧相当,人口超过万,但这个国家的柏油路不到英里,和任何中等大小的西欧城镇相当。)在这一区域内进行贸易十分艰难,从其他大洲向非洲空运粮食往往比驱车几百英里的陆路运输还要容易。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国家正在铺设更好的公路。最近,加纳加宽了其农业中心地带与机场、海港之间的公路,仅仅这一项措施就将国内的运输时间缩短了2/3。塞内加尔等国正在拆除繁多的检查站,让陆路运输更加顺畅。
通过种植更加多元、更有营养的作物,并为及时运输提供保障,非洲可以在年前实现粮食安全。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非洲仍然会进口粮食,但也将大大提高出口量,最终形成贸易顺差。饥荒发生的频率会减少——饥荒真正来临时,非洲国家自己也能应对。当前发展领域中的一句流行语是“非洲崛起”(AfricaRising)。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农业的进步可以推动大规模的减贫,改善整个非洲大陆人民的生活。
突破三:银行服务移动银行服务将帮助穷人彻底改变生活。
穷人的财务状况非常复杂。“肯尼亚财务日志”(KenyaFinancialDiaries)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记录了数百位肯尼亚人一年的财务状况。项目里无数次提到,人们因为拿不出几美元而不得不放弃医疗或者让孩子辍学。
穷人面临这些痛苦的抉择,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财产,也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银行服务有效利用财产。
如果将财富以诸如珠宝或者牲口的形式储存,就不太方便支取零散资金,以应对日常开销。事实上,穷人使用的理财方式效率极低。他们储蓄的方式是将现金藏在家里,或是购买日后会逐渐贬值的商品。他们如果要送钱给亲朋好友,帮助亲友渡过难关,就需要放下一整天的工作亲自跑一趟,或者找信任的人帮他们送。如果他们需要借钱应急,则不得不向放贷人借高利贷。由于无法获得便宜、便利的金融服务,穷人原本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未来15年,数字银行服务会让穷人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财产,帮助他们改变生活。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手机。在拥有完善监管框架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已经开始通过手机存钱,并且像使用借记卡一样使用手机消费。到年,20亿现在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将会使用手机存款和付款。届时,移动资金服务商将会提供全套金融服务,包括有息储蓄账户、信贷以及保险。
传统银行无法服务穷人,因为这样做的成本过高。因此,25亿成年人目前还没有银行账户。有些小村庄里的人贷款或储蓄金额极小,在这些地方开设和运营分行的确行不通。提到针对穷人的金融服务,大多数人会想到微型信贷,即在贫穷国家向做生意的女性发放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确帮助了数百万人,但是贷款只是穷人需要的金融服务之一,小额贷款的利率也相对较高,而且这些服务只帮助到了最贫穷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开拓移动银行业务的公司认为服务穷人有利可图,因为处理一笔数字交易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手机用户如此之多——许多国家有超过70%的成年人都是手机用户——所以交易量可以很大。面对成千上百万笔的交易,移动资金服务商每笔只收取少量佣金,便可像实体银行服务富人那样通过服务穷人营利。一旦这些业务启动,就会出现竞争性的创新服务,比如与农业或教育相关的专项储蓄或信贷计划。
孟加拉国成长最快的金融服务公司是一家名为bKash的移动资金服务提供商。公司启动不到四年,每日交易处理量大约在万笔,每月交易总额接近10亿美元。
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在这个领域,人们仍在努力克服一些障碍,比如手机普及仍不平等。孟加拉国只有46%的女性拥有手机,而该国拥有手机的男性比例为76%。这意味着女性难以获得类似bKash的服务,以及由数字经济带来的机会。
要让发展中国家的监管机构修订自己的金融法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法规限制数字银行业务——大多数国家的法规仍然如此——那么创新者就会被拒之门外。
另一个让数字货币得到充分使用的关键因素是确保有足够的营业点,以方便用户在数字货币和现金之间进行兑换。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数字经济将无法启动。如果每个社区都有足够的零售门店提供此类服务,数字经济就能跻身主流。
数字金融创新的一个有趣之处是,其中一些创新始于贫穷国家。如果我们再等几十年,发达国家的银行会发明一些数字银行工具,而这些工具最终会自上而下惠及发展中国家。但是由于穷人非常需要银行业务,而且服务穷人客户群其实有利可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在这一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他们的一些成果有朝一日会自下而上惠及发达国家。
突破四:教育更好的软件将会引发学习革命。
去年秋季,盖茨在亚利桑那州会见了一些通过网校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其中一位学生叫肖恩?李(ShawnLee),他之前是一位建筑工人,回到大学上课是为了给年幼的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肖恩告诉盖茨,自己过去在传统学校学习非常艰难,而在线学习却可以让他在学业和工作之间更加轻松地找到平衡。
但是如果我们到贫穷国家询问街边小贩是否愿意学习在线课程,他们恐怕只会一笑了之。这个想法似乎荒诞不经。但其实不该如此;将来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改变他们的看法。
在美国,盖茨基金会对教育的捐赠比对其他事业的捐赠要多,因为就我们所知,教育是让每个美国孩子充分挖掘人生潜力的最佳途径。我们资助的某些项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