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的生活史
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蚊四个阶段。蚊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幼虫和蛹都在水中生活,成蚊则营陆上生活,因此它们的生理生态都有很大的不同
卵的生物学和生态习性
1、卵的产出雌蚊将卵产在水体中或能够被水淹没的地方,依种类不同每次一只雌蚊可产50-个卵。多数蚊种是以产单个卵的方式产卵,按蚊属种类的产卵方式是将卵单个产在水中;而库蚊在水中产出的卵粘成卵块;有些伊蚊属的种类将卵单个产在人工或自然容器中,卵多粘集在水平线潮湿的内壁。2、卵的发育卵在产出后,便开始进入胚胎发育阶段,根据温度的不同,在1-2天内或更长的时间,胚胎发育成为完全成型的幼虫。
蚊子幼虫的取食方式
(1)集食者,通过水流收集悬浮或停留在水面上的食物颗粒,后来Cammins和Klug()进一步将这种方式分为集食-滤食者(Collecting-filtering)和集食-聚食者(Collecting-gathering),前者以水流中或水面上的悬浮食物为食,如按蚊、库蚊等。后者以再悬浮物或沉淀物沉淀后的再悬浮食物为食,很多伊蚊属的种类采取这种取食方式。(2)刮食者,以黏附在植物上或岩石表面上的食物为食,有些伊蚊便是这种方式。(3)啃食者,啃食活的植物或死的无脊椎动物的组织为食,如二带喙库蚊种团(Culexbitaeniorhynchusspeciesgroup)就是以这种方式取食。(4)捕食者,巨蚊(Toxorhynchites)等捕食水中的昆虫。
蚊子幼虫的呼吸方式
幼虫生活在水中,但还是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按蚊幼虫是靠第8腹节的一对气门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按蚊幼虫多数时间在水面上。库蚊和伊蚊的幼虫有呼吸管与大气相通。
蚊蛹的生物学和生态习性
蚊虫的蛹头部和胸部愈合成为头胸部,头胸部着生一对呼吸角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在水中不取食,但大部分时间在水面上进行气体交换。
成蚊的生物学和生态习性
1、群舞和交配雄蚊在羽化后的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完成性发育成熟,包括外生殖器的度反转和触角毛的直立。在一定的境观周围,很大数量的雄蚊飞舞形成群舞,当有雌蚊飞入后,雄蚊与雌蚊在飞行中完成交配。2、吸血一般而言,蚊虫的雌蚊需要吸血,才能满足卵巢发育的需求。(1)蚊虫的吸血行为,从宿主的偏好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成三类;(2)从吸血行为发生的场所来划分,可以分成内吸性和外吸性。成蚊的栖息习性雌蚊吸血后,离开宿主,寻找合适的场所栖息,等待蚊胃中的血液消化和卵巢发育成熟,在室内栖息的蚊虫,喜欢在潮湿的房内、卧室内,尤其是在悬挂汗污的衣物上停留。在野外的栖息场所有桥洞、土穴、灌木丛、草丛、树洞和鼠洞等隐避的地方。根据雌蚊吸血和栖息的特点可以大致分为如下4类:(1)内栖内吸型:;(2)内吸外栖型;(3)外吸内栖型;(4)外吸外栖型。
成蚊的孳生习性
怀卵的雌蚊选择产卵地点对蚊虫种群的生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行为,雌蚊根据视觉和嗅觉刺激寻找到合适的积水,根据化学和物理刺激确定水质,然后选择适宜种群生长需要的产卵地点,即蚊虫的孳生地。蚊虫幼虫虽然都生活在水中,但孳生的水体类型不尽相同,分为下列5个类型:(1)田塘型;(2)缓流型;(3)丛林型;(4)坑洼型;(5)容器型。
蚊子的飞行和散布
蚊虫的飞翔能力因蚊种而不同,一般可飞行数百米,有的能飞行数里。蚊虫多在其产卵、孳生、吸血和栖息场所间往来飞行。蚊虫的飞行和扩散在蚊虫交配、寻找血源、栖息、产卵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蚊虫的飞行和扩散在蚊媒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中也是重要的行为参数,在登革热的控制中,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的扩散距离对确定和划出传播区和媒介控制区是必要的,例如拉丁美洲在控制以埃及伊蚊为传播媒介的登革热时,将米作为埃及伊蚊的最大扩散距离。白纹伊蚊也被认为是很不活跃的扩散者,一般认为飞行距离小于1公里。
蚊虫的危害
1、蚊虫与疟疾的关系人体疟疾是由于4种疟原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疟疾是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流行最广的传染病之一,目前世界上每年报告的疟疾病例约为3-5亿,其中大部分病历发生在非洲,每年非洲儿童死于本病的数量超过一百万。所以疟疾是世界公共卫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根据报告,我国目前的疟疾发病数每年仍有数万例,其中在海南和云南两省仍然存在着恶性疟。我国的媒介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2、蚊虫为淋巴丝虫病的媒介丝虫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某些寄生线虫所引起的,其中在我国班氏丝虫、马来丝虫是由蚊虫为媒介的,引起淋巴丝虫病,它们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微丝蚴出现在人体周围血液系统。幼虫则在蚊体内发育。解放以后,我国的丝虫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我国的重要媒介如下:(1)中华按蚊;(2)嗜人按蚊;(3)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3、蚊虫作为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在自然界从蚊虫中分离到的病毒很多,其中有一些是人和动物的病原,重要的蚊媒病毒病有东马脑炎、西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基肯贡亚、黄热病、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日本乙型脑炎和圣路易脑炎。在我国只有日本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两种蚊媒病毒病。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的主要媒介,我国的登革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蚊虫综合防制的要点
1、强调蚊虫与环境,以及环境与防治的统一性,即既要以生态学理论和蚊虫的生态习性为防治基础,又要在实施防治的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2、强调治本,即尽可能以环境防治放在首位,同时也提倡合理使用其他手段,以及发展新的防治途径。3、强调结合蚊媒病的防治。4、强调以减低和控制种群数量为一般防治目的,同时在有条件的特殊局部地区,也提倡把对象蚊虫清除。5、强调防治措施方法的系统组合,针对一个地区的蚊虫危害情况,或针对一种蚊媒病的危害,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防治方法。
蚊子措施综合的方法和步骤
(1)对本地区的防治对蚊种,进行重要生态习性,特别是全年发生和活动规律的调查,作为确定初步防治手段,选择试行防治方法的依据。(2)建立种群调查系统,以监测种群变化。(3)在上述基础上,对于不同蚊种,按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分别观察其效果,以评定所选择的措施是否合理。(4)在选择多种防治措施时,应注意相互协调,减少矛盾,以及发挥各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次防治或一项防治措施,应当为后续的或另一措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5)最后,综合对不同蚊种、时期、条件所采取的各项有效措施,通盘规划,提出一套有系统的全年防治计划,按时按地施行,并在实施中再加以改进和提高。
蚊子的环境防制
环境防治是通过环境治理,包括环境改造、环境处理以及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习惯,以防止或减少蚊虫的孳生繁殖,或减少人类与媒介的接触而避免其侵害。(1)环境改造:清除和破坏孳生点、填塞、排水、隔离和封闭孳生场所;(2)环境处理:环境处理是环境治理的形式之一,包括为了在媒介栖生,造成暂时不利于\它们孳生条件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这类处理需要重复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位波动、歇灌溉。
蚊子的化学防制方法
1、室内滞留喷洒:是使用具有残效的触杀杀虫剂,喷洒在室内(住屋或厩舍)蚊虫栖息的表面,如墙壁、天花板、衣柜、背面等,使得侵入室内的蚊虫,当它们栖息这种表面时,就和药物接触而中毒死亡。2、空间喷洒:是通过杀虫器械将杀虫剂喷洒在一定空间,杀虫剂直接接触蚊虫体表,将蚊虫杀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杀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很大面积,适用于登革热和登革热出血热、乙型脑炎等蚊媒病爆发流行时快速灭蚊。3、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蚊帐是最为普通的防蚊工具,蚊虫停落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上由于毒杀和兴奋拒避作用,可以解决蚊虫隔帐刺叮吸血的问题。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是近20年来化学防治中最为显著的重要进展,应用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在全球控制疟疾方面发挥了尤为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非洲的应用,被称之为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儿童的生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倡导下,在非洲得到了比较大范围的推广。4、杀灭幼虫对于尚未清理的孳生地,或无法清除的积水如已经积水的轮胎、放火缸等,可以使用化学杀幼剂进行防治。
蚊子的生物防制
生物防制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和杀灭蚊虫。(1)鱼类治蚊:家鱼治蚊、食蚊鱼治蚊(包括柳条鱼、网斑花jiang(鱼字旁加将军的将)、斗鱼、青鱼等)。(2)昆虫治蚊有些水生昆虫是蚊幼虫最普通的天敌,如巨蚊、龙虱、松藻虫、划蝽、负子虫等。(3)中剑水蚤治蚊中剑水蚤是一种挠足类水生动物,由于它可以在水中捕食1-2龄的蚊虫幼虫。(4)病原微生物治蚊①苏芸金杆菌血清型14和球形芽孢菌苏芸金杆菌血清型14对伊蚊幼虫的毒效最高。对库蚊幼虫的毒效次之,对按蚊幼虫的毒效比较差。②球形芽孢菌:对库蚊和按蚊的幼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③病原真菌:大链壶菌对蚊虫幼虫的感染性高、不污染环境、对水中非靶标生物一般无害,能在水体中自然循环,也容易培养,因而是有前途的生物防治物,但大规模应用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研究。
哪些人容易招蚊子青睐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蚊虫又开始肆虐了。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容易招蚊子,尤其是孩子。有些人认为蚊子爱叮孩子,是因为孩子的皮肤光滑白嫩。有研究者认为,蚊子爱叮孩子,主要是孩子向蚊子发出的强烈“信号”,它通过空气传播,能够引导蚊子便捷地找到“食物”。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氨基酸和乳酸结合,生成一种复合氨基酸混合体,这种物质与汗液略带甜味的胺结合,可生成三甲胺,这种三甲胺的气味有强烈的诱蚊作用。温度上升,人体的毛细血管扩张,三甲胺的生成也增多。孩子一般比较好动,代谢旺盛,身体的三甲胺含量更高,引来蚊子叮咬的可能性也就高。除了小孩子以外,以下几种人也比较容易招蚊子青睐:1、出汗多。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此非常敏感,一旦嗅到这些物质的气味就食欲大开。2、喘气粗。肺活量大的人呼吸自然深长,呼出的二氧化碳较多,蚊子嗅到后群集而来。3、穿黑衣。衣着颜色深,对蚊子无反光作用,易受蚊子叮咬。4、常化妆。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嗅觉仪器对多种物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许多种类的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对蚊子的诱惑力非同寻常。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更受蚊子“青睐”。5、爱酒肉。实验发现,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